ku112net酷游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专业解读|ku112net酷游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管理类

ku112net酷游:发布时间:2022-06-19   浏览次数:0

ku112net酷游是ku112net酷游现设25个专业学院之一,起源可以追溯至我校20世纪50年代成立的政教系和马列教研室(马列教学部),历经法政管理学院时期、法政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并存时期等发展阶段。2016年1月,原法政学院的法学学科、政治学学科与原公共管理学院的公共管理学科重新组合成立ku112net酷游。

目前,学院教职工总数为80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教授17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45人。学院现有河北省教学名师2名,2名教师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项目,6名教授入选“双千计划”到政法部门挂职,3名教授获“河北省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名教授获河北省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学院还聘请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等实务专家担任实践导师,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现拥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3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法律硕士(JM)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1200余名。

经过不懈努力,学院专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学院拥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培养体系,承担各级各类教学教改研究项目30余项,建成2门省级一流课程,线上课程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校的前列。多位教师在省级、校级教学创新大赛及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得佳绩。

学院坚持“价值导向+专业素质+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塑造学生的法治思维与公共精神。通过落实本科导师制,夯实学业理论基。睦渭痈骷陡骼嘌Э凭喝,推行案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结合专业特点组织“模拟法庭”“模拟劳动仲裁”、基层政府管理实践、公共政策评估等实习实训活动,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毕业生多就职于公检法、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法务和管理岗位,因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而获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积累,学院现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学科平台,包括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ku112net酷游公共政策评估中心;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现代服务与公共政策;校级重点特色学科方向—民生与公共政策;河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河北省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挂靠在本学院。此外,学院与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发展改革委、河北省人社厅、河北省民政厅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多家单位建有实习实践基地。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科研氛围日益浓厚,科研产出日益丰富,科研水平日益提升。2016年以来,在科研项目方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8项、教育部课题2项、河北省社科基金21项、河北省软科学项目11项;在论文著作方面,在北大核心、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共21部;在科研获奖方面,获得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

学院持续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多名教师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河北省法学会副会长、河北省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法治智库专家成员、河北省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多名教师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学院以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为代表的一系列政府决策咨询和评估工作已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产生了较大影响。

2022年学校继续实行“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专业自由转出、审核转入”改革。ku112net酷游招生专业(类)为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和公共管理类(包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专业(类)设置、招生计划和选考科目要求最终以学:透魇。ㄗ灾吻、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为准。

法学专业

2022年实行“3+1+2”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选考科目要求,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要求为思想政治(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2022年实行“3+3”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选考科目要求为思想政治(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一、发展历史

法学专业1993年招收专科生,1998年招收法学本科生,2006 年该专业所属法学学科获批刑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2个法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5个二级学科(方向)招生,2014 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法学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33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讲师11人。专任教师中取得博士学位者22人,具有境外经历者4人,硕士生导师22人。3名教师担任河北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15名教师担任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团成员、省政府法制咨询专家库成员及省市法院、检察院咨询专家,6名教师入选国家“双千计划”挂职省市区(县)法院、公安局、司法局,3名教师被评为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名教师获提名奖,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并获河北“十大法治人物”称号。另聘任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司法实务和行政部门兼职导师30余人。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法治需求,培养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知识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较好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法学和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具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好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四、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

1.政治素养和法律知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具有正确坚定的政治立。贤图岢种泄厣缁嶂饕宸ㄖ卫砟,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

2.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够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分析问题。

3.设计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社会因素来设计解决复杂法律问题的方案。

4.法学研究:初步具有法学问题意识,具备搜集、梳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具备利用创造性思维方法独立从事法学研究。

5.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知识素养、科学素养,熟悉和理解法律职业伦理规范,熟悉法律程序和主要立法规范,具有撰写法律文书以及诠释法律、法律论证等方面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初步具有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6.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相关法律工作,能够坚持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够较好适应社会发展对法治提出的新要求。

五、专业主干课程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证据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资源法学、法律职业伦理等。

六、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七、特色优势

1.利用校内外红色教育资源,探索“红色育人”新路径。与校内西柏坡研究中心、校外西柏坡纪念馆、正定县委县政府等共建红色教育基地,发起成立全国首个法学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充分发掘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源地案例资源,夯实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2.融合本校相关学科,打造“法学+X”学科群。已建立“法学+教育学、法学+史学、法学+管理学、法学+计算机科学、法学+商科”等学科交叉研究中心,成立河北省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建有河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编写国内首部家政服务法教材,在教育法治、法制史、计算法、企业法等领域形成系列研究成果。

3.依托省会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提升法科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法学学科服务社会职能。在省高院、省检察院建有实践基地;近三年承接地方立法起草任务5项,法治评估调研项目3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冬奥会筹办、雄安新区建设等举办学术会议5次。法学系多名专职教师担任省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和专家库成员,各级法院咨询专家或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3位教授获“河北省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2位教授获提名奖。

八、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

ku112net酷游法学专业已经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了3100余名优秀法治人才,全省90%以上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师资毕业于我校。学生就职单位包括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和公法检机关、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很多学生已成长为部门中坚力量。其中,2名校友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多位校友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法学专业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2022年实行“3+1+2”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选考科目要求,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要求为思想政治(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一、发展历史

政治学学科办学历史悠久,我校是河北省唯一的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单位。原河北师范学院与北京广播学院于1987年联合培养国际共运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校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国际政治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得政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获批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该专业自2007年开始招生。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4人,8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名校或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等国内优势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涉及政治学原理、中国政府与政治和国际政治。现主持(进行中)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河北省社科项目4项,其他项目5项。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祖国,爱岗敬业;具备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理论和知识;具备政治思维和法治思维;具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调查研究、政策分析、组织协调能力;能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理论宣传、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政治学、行政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政治学理论与方法、行政学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治分析、比较政治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和协调组织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和品质,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优良的职业道德、诚信品格和集体合作精神;具有开拓精神;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2.系统掌握政治学的知识和方法,掌握政治学基本原理,了解中外政治思想、中外政治制度,理解政治学的实质和中国政治发展的特征。

3.系统掌握行政学的知识和方法,掌握行政学基本原理,了解当代中国和西方政府运作过程,评价政府绩效,通晓国家和政府有关法律、制度、方针和政策。

4.系统掌握国际政治学原理,了解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了解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相关信息。

5.掌握社会调查和统计基本原理,能够把调查研究和统计的方法熟练运用于政治调查和政治分析中,为政治发展服务。

6.流畅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

7.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外语的能力。

五、专业主干课程

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学、比较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社会调查与方法、宪法与行政法、政治科学方法论、政治学原著导读、中国现代政治思潮、政治哲学导论、外交学概论、电子政务等。

六、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七、特色优势

1.学科历史悠久、教学研究并重。本专业是在本校政治学学科二十余年硕士研究生招收培养基础上开设的本科专业,把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延用到本科教学,实行小班教学、本科生导师制和开放教研室师生共同研学,注重对学生理论修养和认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指导学生开展对政治学理论学习和国内国际具体政治问题的研究。

2.学科布局全面,学术研究传统丰富。专业教师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学科各个主要领域,在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中外政治思想史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政党政治、亚非国家宗教与政治发展等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八、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

学生毕业去向主要以国内升学读研、入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为主。近年毕业生考研人数占到50%,30%进入政府机关或中等学校、20%进入其他企事业单位。

公共管理类(包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

2022年实行“3+1+2”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选考科目要求,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要求为不提科目要求。2022年实行“3+3”模式招生改革省份[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的选考科目要求为不提科目要求。

行政管理专业

一、发展历史

行政管理专业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本校1992年设立的民族经济与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招收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获批2020年度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拥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4名;9位教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院校获得博士学位。引进海外精英人才1名,担任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曾软引进行政管理专业拔尖人才2名,为引领专业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助力。1位教师入选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1位教师获河北省优秀社科专家提名奖,1位教师获“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称号。行政管理教工党支部获批教育部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了解行政管理学科发展动态及理论前沿,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四、毕业要求

1.政治素质: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公共精神,拥有较高的道德修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管理基础知识:掌握中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能够将一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管理事务中。

3.行政管理知识:系统掌握现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4.分析问题能力: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能够运用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分析相关实践领域问题,具备公共政策基本分析能力,并能找到可操作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5.研究能力:在扎实专业基础上,能够运用科学的社会调查和研究方法对行政管理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包括文献分析、社会调查、数据整理、得出有效结论、提出对策等。

6.行政管理综合素质:掌握规范的社会调查和行政公文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信息处理、组织协调、人际沟通等实际工作能力。

7.信息处理与数理分析能力:掌握统计学与应用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有效应用于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及行政管理工作实践。

8.管理沟通能力:具备领导决策、组织策划、协调与沟通能力、应急管理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协调配合,合理分工并高效完成任务。

9.职业规范:具备公共精神和法治意识,能够适应时代需求,在从事管理或服务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

五、专业主干课程

公共管理概论、公共行政学、管理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宪法与行政法、公共政策学、政治学概论、公共经济学、社会学概论、管理定量分析、组织行为学、西方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公共伦理学、电子政务、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危机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国家公务员制度、应用统计学、社会调查与方法等。

六、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特色优势

1.“党建+专业”三全育人模式,强化公共价值。行政管理教师党支部作为教育部全国首批样板党支部,始终发挥标杆作用,培塑学生“怀天下、求真知”的公共精神。

2.“新文科+新行管”专业建设,满足京津冀发展人才需求。实现行政管理与大数据治理、生态治理、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危机管理等专业深度融合。

3.“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双循环立体化培养体系,保证学生全方位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拥有本专业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构建“行走课堂”实践教学特色模式。

4.“智库+研究中心”专业拓展平台,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扎实保障。以“ku112net酷游公共政策评估中心”“可持续减贫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等省级重点智库为大学生提供科研训练(SRT)平台,拥有电话访谈室、文科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训练等完善的硬件设施。

八、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竞争优势明显,多就职于政府机关、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考研学生中名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录取比例逐年攀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岗位对口,外部评价良好。就业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高,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以上,95%以上的学生在工作三年内能够取得升职资格并获得各项奖励。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一、发展历史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2011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招收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获批2019年度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河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估。

二、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拥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河北省“教学名师”1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3名;有6名中青年教师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Boston College等院校获得博士学位。近五年专任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二十余篇。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与管理;具备在实务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四、毕业要求

1.职业规范和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具有公共意识、公共精神、公共责任以及人文关怀。

2.基础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在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相关领域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动态;能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

3.劳动就业知识:掌握劳动就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掌握人员招聘、人力资源测评方面的知识。

4.社会保障知识:掌握社会保障领域的法律、法规、制度、方针与政策;通晓中外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5.信息计划与数理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办公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掌握统计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能力。

6.管理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利用外语进行交流;具备领导、协调、组织和决策的基本能力。

7.研究分析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具体劳动保障问题;具备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基本能力。

8.业务操作能力:具备从事社会保障具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操作流程、业务规范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具备在实务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

五、专业主干课程

公共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公共行政学、西方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应用统计学、社会保障概论、劳动经济学、社会调查与方法、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福利经济学等。

六、学制与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四年,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允许学生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毕业学分第一课堂不低于166学分,第二课堂不低于4学分。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特色优势

1.本专业所在学科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河北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等多个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平台,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总工会等部门建立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和实训活动。

2.在“建设新文科,服务新时代”目标引领下,本专业大胆探索以实践教学为核心的新教学形态,打造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在石家庄市及裕华区、长安区劳动争议仲裁院、裕华区劳动保险事业管理局等单位建立实训基地,将虚拟仿真实验、网络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3.本专业时刻关注国家和社会最迫切需要的科研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近年来在精准扶贫、生育政策、老龄政策等方面有颇多建树,开设了老年社会工作、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服务、社会保险精算与大数据应用等实用性的课程。

八、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其中考研(含出国)升学率约30%。多数毕业生考入各级政府部门、人社部门任职,或进入小米科技、华药集团等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任职,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后期发展潜力巨大。


ku112net酷游app(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APP下载